鹽城麋鹿寧夏“開枝散葉”,首只幼崽亮相!
來源:鹽城新聞網 2025-04-28 編輯:沈 業通
“瞧,麋鹿寶寶萌態十足,可愛極了!”4月23日下午,寧夏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高空搜尋后,終于在保護區一處草叢里,驚喜地發現了一只剛出生不久的麋鹿寶寶。它正安靜地趴在地上,沐浴在春日暖陽下,模樣憨態可掬。這只幼崽是2024年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從江蘇大豐引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后,成功誕生的首只幼崽,標志著麋鹿在寧夏的種源遷地擴繁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據青銅峽庫區濕地保護建設管理局副局長李輝民介紹,4月23日中午,工作人員如往常一樣給麋鹿投喂飼料,大部分麋鹿都已在投喂點等待,清點時卻發現少了一只。工作人員隨即借助無人機和望遠鏡展開搜尋,在距離投喂點約500米的草叢中找到了它。仔細查看后確認,這只麋鹿身旁多了一只小麋鹿,正依偎在鹿媽媽身邊,享受著舔舐。新生的麋鹿幼崽體長約60厘米,體重約7公斤。滿心歡喜的工作人員特意通過DeepSeek為它取名“呦呦”,期望它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麋鹿,民間俗稱“四不像”,因其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而得名。它曾廣泛分布于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濕地。據史料記載,1700多年前,青銅峽黃河沿岸就有養殖麋鹿的記錄,明嘉靖年間王瓊詩作“赫連故壘游麋鹿,元昊遺宮長薜蘿”,也印證了麋鹿曾在寧夏棲息。此次首只麋鹿幼崽的誕生,標志著麋鹿在寧夏種源遷地擴繁工作初獲成功,我國針對瀕危物種的遷地保護戰略取得關鍵進展,有力推動全球麋鹿數量增長。
2024年9月,在國家林草局與寧夏、江蘇兩地林業部門的協作下,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35只麋鹿,其中公鹿11只、母鹿24只。目前還有8只母鹿有待產跡象,麋鹿種群在寧夏的自然繁育正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將進一步擴大選點范圍,在適宜麋鹿棲息的地區,為更多麋鹿營造新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