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妓女,黄色私人网站,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中國文明網總站 聯盟網站
首頁->要聞

LNG冷能養出“天價魚”

來源:鹽城新聞網   2025-04-21   編輯:沈 業通

  “走,放水時間到了。”4月13日上午,濱海縣陶灣海洋牧場陸上冷水魚養殖試驗基地內,技術員王晨浩走向輸水管道源頭準備開閥。隨著閥門開啟,經過液化天然氣(LNG)冷能處理的海水涌入養殖池——這里藏著我國首個“LNG冷能+智慧漁業”的創新密碼。

  冷能“變廢為寶”破解生態難題。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LNG接收站,零下162℃的液化天然氣需與海水換熱后輸送,這一過程每年可釋放約348萬吉焦冷能。“若直接排海,會導致局部海域降溫破壞生態。”濱海港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歡解釋。而養殖高經濟價值的冷水魚,控溫是最大的限制條件。如今,這些冷能將換熱海水溫度降低5℃,通過一條直徑16厘米、長2000米的管道,每天3次定時輸送到養殖基地,成為三文魚、多寶魚等冷水魚類的“天然空調”。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漁業樣板。“第一次嘗試這種模式養海魚,能不能養好,一開始我們心里也沒底。”王晨浩坦言。基地技術團隊搭建海水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針對濱海近海泥沙量大、水質不穩定等特點,提升原水處理工藝,減少換水率,讓水質更穩定,同時多方請教水產專家,不斷調整養殖參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劉寶良多次實地考察后表示:“只要提供合適的水溫、水質、餌料,就能實現洄游性冷水魚的近海或陸上養殖。”

  智慧管理提升規模養殖效益。在基地內,10多個圓形養殖池分列兩側,池內水位、溶氧、溫度和水體交換量等數據都能通過物聯網平臺實時監控。王晨浩一邊檢查設備,一邊在智能管理系統記錄魚群生長情況。“這批三文魚去年投放時約200克重,兩年能長到10斤,預計每斤能賣100塊。”王晨浩透露,正在擴建的二期項目達150畝,設計年產能24噸。

  目前,基地每天利用冷能6吉焦,相當于節約用電1680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935公斤。

  “冷能經濟鏈”持續延伸。除冷水魚養殖外,制冰廠、冰雪大世界、凍干果蔬廠、算力中心等冷能應用場景正加速落地,昔日的“能源黑洞”正轉化為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色引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