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電力注動能 鹽阜大地展新顏
來源:鹽阜大眾報 2022-11-17 編輯:沈 業通
□魯璐
秋日的鹽阜大地,蓬勃、奔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鹽阜革命老區人民賡續紅色血脈、發揚鐵軍精神,以雷厲風行、激情干事的活力,奮力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鹽城答卷”。
10月31日,國網鹽城供電公司各專業部門緊密協作,完成了10千伏毓龍線、新橋線的桿線落地工程,保障了新四軍紀念館周邊配電線路供電可靠性,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積極踐行“守初心、勇擔當、爭示范”的“鹽電鐵軍”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持續建設堅強電網、提升服務品質,為綠色發展、鄉村振興貢獻“鹽電力量”。
堅強電網賦能
鹽城電網建設始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十年間,鹽城所轄縣(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縣,2021年全市GDP總量達6617.39億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全社會用電量也幾乎翻了一番,由2012年的222億千瓦時增至2021年的410億千瓦時。
“企業落戶以來,供電公司不斷簡化報裝手續、優化報裝流程,為我們提供了‘保姆式’貼心服務。”江蘇潤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電氣主管顧延石介紹,該企業于2017年落戶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并于2020年建立建湖基地,企業月均用電量由2017年的573萬千瓦時增至如今的1878萬千瓦時,增長了兩倍多。
在潤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建湖基地建設中,鹽城供電公司提前規劃,梳理區域配電網近3年負載和配電臺區近兩年最大負載率,分析不同場景下配電網的承載能力,并為該基地新建輸電線路13.85千米、環網柜9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鹽城精心打造晶硅光伏等產業鏈,僅光伏裝備制造就有天合光能、阿特斯、協鑫、潤陽、悅陽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落戶,拉動用電量大幅增長。鹽城供電公司主動對接、超前規劃,加快完善鹽城電網網架結構,有效滿足其用電需求,為加快產業發展助力賦能。
十年間,鹽城電網變電容量由2012年的2130萬千伏安增至2021年的4785萬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總長由7875千米增至12582千米,供電可靠率由99.638%提升至99.954%。
電網一頭連著能源消費、一頭連著能源生產。
2021年12月23日,隨著鹽城500千伏鶴棲(射陽)變電站新建工程投運,江蘇電網500千伏沿海第二輸電通道整體建成投運,打通了沿海地區新能源特別是沿海風電并網路徑。
沿海二通道工程鹽城段線路全長約193千米,還有500千伏鶴棲和豐海兩個輸變電工程,于2020年2月獲核準建設。面對僅有1年多的緊張建設工期,鹽城供電公司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積極與群眾溝通協商,扎實做好屬地保障工作,搶抓政策處理協調進度,限時“交卷”。
據統計,沿海二通道工程建設期間,鹽城供電公司累計協調解決各類問題130余件,實現了“村民滿意、賠償合理、氛圍融洽”的既定工作目標。
在做好屬地保障工作的同時,2021年,該公司全力推進所承擔的龍源大豐H4、H6等6個220千伏海上風電配套送出工程建設管理任務。
為了滿足2021年底前并網的剛性需求,這些工程的工期平均壓縮了3個月。為此,該公司采取“流程并行”“周督辦”“日報制”等措施,全力推進所承擔的華能射陽H1海上風電、龍源大豐H4海上風電等16個新能源重點配套送出工程建設,新建或改造變電站12座,架設輸電線路1520千米,及時滿足了新增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的并網需要。
2021年9月10日,華能射陽海上風電南區H1并網送電工程5號塔基礎施工中,布置用于控制抱桿偏移角度的拉線時,發現塔基距離水稻田僅40米,當時正值水稻成熟階段,拉線打設勢必影響水稻產出。如何在不影響水稻產出的前提下確保工程質量?鹽城供電公司建設部主任王立成介紹,該公司立即成立“鹽電鐵軍”共產黨員聯合攻關隊,冒雨趕赴現場勘察,連夜商討設計變更并拿出解決方案:在塔身上裝一截可變擺桿,固定在塔身上的拉線則穿過擺桿頂端的滑輪,以垂直狀引向地面,由此解決施工難題。最終,該工程比原計劃提前半個月完成了立塔和架線。
據統計,鹽城地區新能源裝機容量已由2012年底的110萬千瓦增至2021年底的1232萬千瓦,增長達10倍。
綠色低碳增值
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渤)海濕地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近年來,鹽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綠意動人、驚艷世界。鹽城供電公司以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服務濕地生態保護發展不遺余力。
2017年,鹽城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被提上日程,一場由政府主導、各行業參與的“綠色護衛戰”正式打響。鹽城供電公司積極配合政府“還地于濕”,率先響應,實施電網遷出改造。
一方面,鹽城供電公司及所屬相關單位迅速暫停在保護區內的核心區、緩沖區新增供電設施;另一方面,全面摸底排查保護區供電資產,分批實施遷出。“大到每一臺變壓器,小到每一只表計,都登記在案,應遷必遷。”負責大豐境內遷出工程的鹽城市大豐區供電公司總經理張運介紹。
據統計,當時整個保護區內有40余萬畝陸域被占用,配套建有10千伏線路256.94公里、桿塔5295基。截至2021年中,除保護區日常運營所必需的電力設施,其他供電設備已全部退出珍禽和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
然而,鹽城供電公司更清楚并切實履行保障可靠供電的第一責任。
2011年底,東臺條子泥濕地灘涂圍墾項目開建。該公司主動對接政府,了解匡圍施工的用電需求,牽頭制定臨時用電方案并快速建成10千伏弶東線東延工程,保障灘涂圍墾項目順利實施。
隨著墾區養殖業發展和區內“條子泥720畝高潮位候鳥棲息地”建設,增氧泵、渠道水泵等大功率用電設備持續增加,用電負荷急速攀升。該公司綜合考慮未來15年發展,于2017年提前實施了20千伏條子泥專線供電。
去年9月27日,“條子泥720畝高潮位候鳥棲息地”作為鹽城濕地保護案例核心內容,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案例”,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球典范。
不僅如此,為給鳥類“讓道”,鹽城供電公司將涉及濕地必需的電力線大多改成從“地下跑”。
東臺的竹根沙30萬千瓦海上風電220千伏送出工程,按正常規劃需要穿越條子泥濕地。鹽城供電公司內部研商,決定把架空線改為新建385米電纜隧道并獲國網江蘇電力批準。這樣,既完整保留了灘涂自然景觀,更為鳥類讓出了廣闊空間。
“地上改地下”使該工程造價增加到2600多萬元,而采用常規的架空線只需不到300萬元。“這是我國第一例為濕地讓路,把架空線改成電纜隧道的案例。”鹽城供電公司發策部主任馬汝祥介紹,“以這項工程為標桿,我們對濕地周邊線路集中進行入地改造,涉及線路總長達16.93公里。”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
伴隨著黃海濕地生態環境卓有成效的恢復,除了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游玩,每年還有近420種候鳥在這里棲息或過境。
2019年,2只全球珍稀鳥類——勺嘴鷸在遷徙途中首次現身鹽城。今年,在東臺條子泥,已陸續發現近20只勺嘴鷸的身影。
2018年起,該公司聯合黃海森林濕地公園,探索“電氣化+旅游”綜合能源模式,實施景區和周邊民宿的電氣化改造,先后將燃煤鍋爐、農家柴灶和燃油觀光車、船改造為電加熱鍋爐、電炊具和電動巴士、電動船。6條10千伏線路、3個變電所同時為景區供電,配套建設的充電樁和低壓岸電覆蓋沿途景點,空氣源熱泵機組實現了游客中心“冬暖夏涼”。
今年5月23日,東臺條子泥“鹽電鐵軍”共產黨員服務站正式揭牌,持續為東臺地區濕地保護貢獻鹽電力量。五年來,該公司在東臺地區新建配電線路30多公里,增加配電容量7500千伏安,升級改造兩座110千伏變電站及老舊高壓線20多公里,助推濕地景區等電氣化改造。
鄉村振興揚帆
白墻黛瓦,村居錯落有致,鹽阜鄉村處處呈現出美麗宜居的幸福美景。2017年以來,鹽城地區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7.3萬戶、改善農民群眾住房9.1萬戶。鹽城供電公司緊跟步伐,了解各村各戶的電力需求。轉變原先多、小、散的“撒網式”供電模式,實施集中、統一的“定制式”供電方案。
“以前,我和老伴住在馮垛村,一到刮風下雨天,家里的電燈就會忽明忽暗,家里子女買的空調、冰箱都不敢一起用,生怕跳閘停電。”家住建湖縣恒東村的居民梁士鳳說。
2019年,恒東村推進農房集聚,梁士鳳和老伴也搬進了自己的新房。該村居民從最初的62戶增至108戶,與之配套的供電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提升。鹽城供電公司先后為其埋設10千伏電纜近600米,安裝3臺630千伏安變壓器,確保戶均容量超8千瓦標準,相當于每家每戶開啟三個空調的同時,彩電冰箱洗衣機電磁爐等家用電器“馬力全開”也無壓力。
目前,該公司已完成蘇北農房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項目246個,為農村新建及改造老舊中低壓線路49公里、配電變壓器278臺,接電周期平均縮短了2個多月。
麥稻滿倉,魚蝦滿塘。一幅現代化農業新畫卷,正在鹽阜大地徐徐展開。
2017年底,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與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啟動對該集團所屬18個農場電力管理體制改革和電網改造。其中,鹽城境內共有8個省屬農場,規模最大、客戶最多。
位于東臺境內的新曹農場何垛分場因資金投入不足,整體設備老化、供電可靠性低、供電質量差等問題突出。2018年8月,鹽城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為何垛分場18018號田新建10千伏線路8千米,新增配電變壓器4臺。“多虧了供電公司及時架設專線,我們的兩個揚水站才得以如期投運,提水能力提高近10倍。今夏這里少雨缺水,水稻生長也沒受多大影響。”該農場場長郝大慶說。
2020年底,鹽城地區的8個省屬農場“兩改”工作全部完成,該公司新建或改造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5座,10千伏及以上線路360.86千米,農場供電可靠性大大提升。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
2015年起,在響水縣南河鎮政府主導下,該鎮村民開始嘗試種植西蘭花。
2017年1月的一天,鹽城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在巡訪種植戶羅會兵時了解到,大棚內西蘭花整個生長周期大量需水,而傳統灌溉模式因土地不平容易導致澆水不勻,影響其生長。為此,該公司第一時間派人赴現場勘察,為企業定制滴灌方案,并為其新架配電變壓器和400伏線路,解決了灌溉難題。“滴灌模式不但促進西蘭花生長,提高土地出產率,而且每畝地一季可節省200元左右的灌溉費用,這離不開供電公司的貼心服務。”羅會兵感慨道。
種植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南河鎮西蘭花種植戶們又開始琢磨起冷鏈設施建設。鹽城供電公司積極采取供電方案會辦流轉制與“回頭審查”相結合方式,服務冷鏈設施接電增容,流程耗時縮短近40%。
據統計,2016年至今,南河鎮先后建成了7個千噸級、1個5千噸級冷庫。鹽城供電公司在該鎮累計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10多千米、400伏線路40多千米,新增400千伏安配變14臺,有效滿足了151家種植企業及農戶的用電需求。
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已完成232個鄉村電氣化項目建設,同時推廣電烘干設備311套和電鍋爐、電窯爐758臺,全力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十年來,該公司先后在濱海縣建成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國有糧庫烘干項目,節約烘干能源成本約200萬元;為響水縣南河鎮西蘭花生產基地提供水源熱泵方案,利用電機吸收地下的熱量進行供熱,一年節約成本近45萬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建設鄉村電氣化項目232個,替代電量達66億千瓦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