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莊鎮友誼村:“紅色鄰里”聚溫情 “友善人家”暖人心
來源:鹽城新聞網 2024-10-10 編輯:沈 業通
近年來,大豐區劉莊鎮友誼村黨支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打造新型農村社區“紅色鄰里”黨建品牌,積極構建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良好格局,努力把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的地方。
建強支部主心骨,鍛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該村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構建“村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組織架構,全村共有16個黨員中心戶,每個中心戶聯系新型農村社區15戶居民,負責宣傳政策、收集民意、反映訴求及幫助解決困難,通過包掛聯戶織密聯系服務網絡,讓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就在家門口,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本地網紅直播達人,通過對本村“手工經濟”和“紅皮洋蔥”等特色亮點進行直播,發展富民增收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快遞進村、產品出村”,不斷助推鄉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深化志愿微服務,傳遞便民為民正能量
近年來,該村組建“666”服務幫,18名黨員志愿者常態化開展為民服務。服務圈里有6名紅管家、6支服務隊,以及與村民息息相關的生活便利、家政便民、環境保潔、醫療應急等6項服務內容,確保5分鐘內響應村民需求。這些服務隊,就像紅網格里的一個個紅細胞,不斷深化志愿微服務,傳遞便民為民正能量。村黨群服務中心想群眾所想,配備完善了診療器材、按摩座椅、村郵站點、超市等設備和場所。今年以來,已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0多場次,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
共繪和諧新農村,唱響基層治理主旋律
走進友誼村老書記工作室,“民意墻”和“回音壁”上貼著五顏六色的紙片,上面記載著“村情民意”,成為暢通群眾訴求的重要平臺、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橋梁。該村成立老書記工作室、村民調解室、“有事好商量”工作室,推動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該村設立了警網融合工作室,積極探索“群眾聯幫”機制,建立完善符合社區新特點、滿足群眾新要求,切合實際的警網新模式。重新制定完善了友誼村“村規民約”,邀請退休老書記、新鄉賢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幫助村民協調矛盾,做到有問有答,事事落地。定期開展送醫、送技、送戲“三送”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建設美麗新友誼,奮力書寫時代新答卷
友誼村依托鎮工業園區在本村的優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產業富民、生態富民,通過打造新型農村社區,改善村民住房條件。友誼村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水美鄉村等榮譽稱號。今年以來,該村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加大對特色保護莊點的打造,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養美麗鄉村,鄉村顏值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今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有望達到170萬元,眼下,村“兩委”集思廣益,認真謀劃用地,與多部門協調,加快村企合建項目,拓寬共富新路,帶動更多村民就業,不斷增加群眾收入,為強村富民跑出“加速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