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調解員 化解千家怨——記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劉玲
來源:鹽阜大眾報 2022-03-09 編輯:沈 業通
“劉玲調解工作室”是以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劉玲命名的調解工作室。自2020年11月成立以來,劉玲共調解各類案件553件,調解成功313件,調解成功率位居全區人民調解員之首。由于調解能力出眾,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暖心解鈴人”。
劉玲曾擔任燕舞集團團委書記、亭湖區毓龍街道洋西社區黨委書記,先后被表彰為省勞動模范、省“三八紅旗手”,系省第十三屆黨代表。從省勞模到社區書記,再到人民調解員,角色雖然變了,但不變的是服務群眾的初心。退休后,她沒有像別人那樣含飴弄孫、健身娛樂,而是重新上崗,以自己對調解工作的熱愛,化解千家怨,溫暖萬人心。
初任人民調解員,劉玲就接手了6件系列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
原來,臺胞孟女士在開發區經商生活多年,她8歲和12歲的兩個外孫在暑假來鹽隨其生活時,多次使用她的智能手機登錄網絡游戲賬號,通過銀行卡支付20余萬元,購買網絡游戲裝備道具。孟女士得知后,立即與6家網絡游戲公司交涉,無效后訴至法院,要求全額退款。
起初,劉玲再三與6家網游公司溝通,均遭拒絕并提出管轄權異議。管轄權異議被法院駁回后,法官委托劉玲進行訴中調解。劉玲及時聯系各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分析訴訟預期、評估法律責任:孟女士作為其外孫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的責任;網游公司未嚴格把控未成年人進入網絡游戲,讓未成年人輕易登錄并購買大量游戲裝備,存在違法違規的情形。經過劉玲多次耐心規勸,66家網游公司與孟女士達成和解,退還費用共15萬元,孟女士撤回起訴。事后,孟女士專程來到劉玲調解工作室致謝。
在實踐中,劉玲悟出了一個道理:調解除了要善于擺事實講道理,有時候更需要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化干戈為玉帛。
當事人沈某和蔡某在離婚后的近4年時間里,因財產分割爭議提起四次訴訟,矛盾愈演愈烈。劉玲先是深入了解雙方當事人的前期案件背景,找到糾紛的關鍵問題所在,再引導他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多為子女考慮,互相理解包容。經過與雙方的多次溝通,她最終促成兩人達成和解。
在談到調解成功率高的“秘訣”時,劉玲說:“除了明之以法,曉之以理,我加上了一條:感之以誠。就是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不厭其煩、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解決訟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