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續文明鄉風 | 鹽都區楊侍村: 繪就鄉村和美新畫卷
來源:鹽城新聞網 2025-04-16 編輯:沈 業通
熱鬧的楊侍水上樂園、溫馨的村民集中居住點、充滿文化氣息的村文化大會堂……一幅“生態宜居、文明善治、文化興盛”的鄉村畫卷在鹽都區郭猛鎮楊侍村徐徐展開。這個曾以傳統農耕為主的村莊,如今不僅是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的“網紅打卡地”,更以“全國文明村”的殊榮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鮮活樣本。
農旅融合 奏響發展新樂章
走進楊侍村,映入眼簾的是楊侍水上樂園色彩斑斕的建筑。春日里,水上樂園雖然還未正式營業,但工作人員已忙著進行設備調試和環境布置,為夏日狂歡做足準備。自建成以來,楊侍水上樂園成為周邊地區游客夏日休閑娛樂的熱門打卡地。
“水上樂園不僅為游客帶來歡樂的游玩體驗,也為村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楊侍村黨委書記陳勇林介紹,水上樂園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同樣生機勃勃的還有楊侍村果蔬采摘園。草莓采摘大棚里,游客們穿梭其中,享受著采摘的樂趣。“周末帶著孩子來摘草莓,既能親近大自然,又能品嘗到新鮮的水果,感覺很不錯。”前來采摘的游客開心地說。
楊侍村通過土地流轉,整合資源,打造了集果蔬種植、采摘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農業旅游產業鏈。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果蔬可供采摘,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讓鄉村旅游真正火起來。
文明實踐 培育鄉風新文明
在楊侍村田間地頭,活躍著一群身穿紅馬甲的身影,他們就是楊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
3月31日上午,志愿者胡海燕和伙伴們忙著向村民發放反詐宣傳單頁。“我們定期開展志愿服務工作,除了反詐宣傳,還會宣傳政策法規、鄉村文明等知識,把理論帶到群眾身邊。”胡海燕說,楊侍村共有8支志愿者隊伍,定期走訪孤寡老人、困難群體,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幫助村民排解矛盾糾紛。
為激勵更多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楊侍村推行積分制,村民們通過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維護睦鄰友好、村規民約等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村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生活”。“現在的居住環境是以前想不到的,院子里種蔬菜,超市、飯店、衛生院靠在附近,生活特別方便。”在村民集中居住點,69歲村民耿書女正在打掃屋子。從“散居”到“安居”,楊侍村共有5個集中居住區,水電燃氣、社區醫療、便民超市等一應俱全。
為提升村民生活品質,楊侍村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河道整治工作。如今,村里道路寬敞整潔,河道清澈見底,村民們也逐漸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文明之花在楊侍村處處綻放。
文化滋養 豐富精神新家園
楊侍村文化大會堂里,一場公益性文藝演出正在排練。舞臺上,志愿者和淮劇愛好者們認真地排練著節目;臺下,幾位老人興致勃勃地觀看。曾任楊侍村副書記、村主任的王錦秀今年74歲,他說:“2011年禮堂和村部建成后,文化大會堂常有文藝演出、書場時有小演唱、老年活動室內各種娛樂活動,3處娛樂場所讓老人精神生活有滋有味。”
王錦秀退休后,經常到老年大學學習新知識,然后回村和其他老人分享。他說:“我還會繼續發揮余熱,做好宣傳和志愿服務。”
在楊侍村,“沈拱山書場”也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書場里,村民們利用閑暇時光前來聽書、喝茶,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在這里,不僅有傳統的故事講述,還有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內容,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楊侍村以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省達標衛生室等為紐帶,織就一張“服務民生網”;8支志愿者隊伍活躍在田間巷尾,村圖書館點亮智慧星火;依托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吹響移風易俗的號角——破除陳規陋習、倡導科學新風,讓文明理念扎根鄉土。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定位,探索多元發展路徑,做活土地流轉、做強集體農場、做優農旅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同時,著力培育新時代文明鄉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沈拱山議事堂等陣地,持續開展文明評選、移風易俗等活動。既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更讓崇德向善‘精氣神’提起來,實現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同頻共振,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持久動能。”提到村里的發展,楊侍村黨委書記陳勇林信心滿滿。
相關新聞: